現階段受到疫情影響,部分地方出現飼料原料短缺的情況。自配飼料的蛋雞養殖場通常以玉米-豆粕型日糧為主,其他非常規原料使用的較少,如果玉米、豆粕出現短缺,可選擇適當使用雜粕部分替代豆粕,小麥部分替代玉米暫時解決燃眉之急,穩定蛋雞生產性能。但同時也應關注雜粕和小麥原料中常存在的抗營養因子、霉菌毒素和適口性等問題,以及配方頻繁改動引起的換料應激,本文將著重原料替代環節,分析飼料中替代玉米、豆粕的相關關鍵點。
小麥vs玉米
1、小麥替代玉米的效益
麥類有的營養指標高于玉米,且資源豐富,是玉米的最佳替代品。飼料中合理使用小麥替代玉米可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,比如一般的硬質小麥( 主要指春小麥) 蛋白含量在13% 以上,遠高于玉米,這利于減少蛋白原料如豆粕的使用,降低飼料成本。同時小麥還能帶來很多的附加價值,如玉米的脂肪主要是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,所以用小麥取代玉米利于增加畜體脂肪硬度,提高酮體品質,減少家禽脂肪肝綜合癥(Fatty Liver-Syndrome) 的發病率等等。
2 、小麥替代玉米需要注意的問題
小麥中的抗營養因子
麥類籽實中含有較多的非淀粉多糖(NSP),它具有抗營養作用,嚴重影響了麥類所含營養物質的消化利用。另一方面,小麥的種類多,不同種類小麥能量有比較大的差異,這給實際應用帶來了一定的困難。
在這種情況下,使用酶制劑可有效減小小麥能值的波動,縮小原料質量差異,穩定飼料品質和動物生產性能表現。小麥使用成功的關鍵是消除其抗營養因子木聚糖和β- 葡聚糖,并在配方中調整、平衡其營養。小麥中主要的抗營養N S P 是木聚糖和β- 葡聚糖,所以小麥型日糧中添加酶制劑時,建議同時添加木聚糖酶和β- 葡聚糖酶;
小麥的采購
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易感染赤霉病產生嘔吐毒素,所以使用小麥一定要防止霉變或加入霉菌毒素吸附劑;
換料應激
部分畜禽在由玉米型飼糧向小麥型飼糧轉換時有一個應激過程,表現在短期內的采食量下降、生產性能略下降、蛋殼顏色稍變淺。小麥添加比例越高,這種應激會越明顯:待畜禽消化道適應小麥型飼糧后,應激現象會消失。事實上,小麥相對玉米的適口性更好。對于養殖場,如有可能,建議用7d 左右的時間,逐漸增加小麥的用量,實現飼糧轉換的平穩過渡而不影響動物生產。建議最初使用時,小麥的添加量逐步增多,用 7 — 10 天的時間換完料;
小麥替代說明
部分玉米后,會使配合飼料黃色變淺,這需要飼料企業向用戶做解釋說明。
3、小麥替代玉米方案
配合飼料中使用小麥時,替代玉米的量應控制在2/3以下,即在配合飼料中的使用量不超過40%,在幼畜、雛禽料中,這個比例應進一步降低到20%。
(1)、直接替代
小麥和玉米的營養成分有差異,特別是禽代謝能的差異,存在的一個明顯缺點是造成營養的不平衡,即蛋白過高而能量不足。所以,建議小麥使用量在20% 以下時使用本方法。由直接替代法還衍生出另外的一種實用的替代方法,即在每噸配合飼料中以200kg的小麥替代180kg 的玉米和20kg的豆粕,該方法相對直接替代法更合理,適合小型用戶使用。
(2)、部分替代
對于大型飼料廠,需要根據小麥和玉米營養價值的不同,借助配方設計軟件重新設計配方,保證配方營養含量不變。小麥大量替代玉米(20% 以上) 時,除了能量、粗蛋白、氨基酸、鈣、磷等常規養分需要滿足標準外,亞油酸、生物素、葉黃素也需要考慮。
小麥中幾乎不含葉黃素。當禽料中較高比例使用小麥時,葉黃素的不足可能會造成禽肉或蛋黃著色不足( 配合飼料中部分其它原料如玉米蛋白粉也有重要影響) ;對畜產品著色要求高的地區,不得不考慮在飼料中添加葉黃素;而葉黃素的添加成本比較高,有可能會抵消小麥所帶來的利潤。所以,實際使用中要結合成本變化權衡其使用量。
禽料中亞油酸的含量應達到1%,小麥的粗脂肪和亞油酸含量明顯和玉米有一定的差距。飼糧大量使用小麥時,蛋禽對亞油酸的需求得不到滿足,對生產性能如蛋重有一定影響。所以,以小麥為主要能量源的配合飼料需要通過其他渠道補加亞油酸。
生物素在豬料中更易缺乏,如果小麥高比例替換玉米,則需要增加生物素的供給量,可在生物素原添加量的基礎上增加1/2。
雜粕vs豆粕
1、雜粕替代豆粕效益
從目前可替代豆粕的眾多雜粕中的有DDGS、菜粕、棉粕、花生粕、葵花籽粕。其中花生粕和芝麻粕與豆粕的蛋白含量最為接近,也能有效降低成本。目前常見的替代有DDGS和菜粕。從產能來看,DDGS產能利用率超過50%外,其他油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。短期內可以用DDGS替代豆粕,替代比率在1.73:1。菜粕為1.2:1。
2、雜粕替代豆粕需要注意的問題
雜粕本身抗營養因子含量高,且多數含有毒物質等,如在棉粕中含有游離棉酚等有毒成分,可使畜禽體組織受損,生長受阻,生長能力下降;所以替代時需要進行脫毒處理,需要時適當加入酶制劑來來提高雜粕在飼料中的使用量及利用率。
雜粕的粗脂肪普遍比豆粕低,為增加適口性和便于調制可以在生產過程中添加油脂。
在使用雜粕時需注意蛋白質和氨基酸以及氨基酸之間的平衡,必要時可以添加相應的氨基酸,如在豬飼料中加賴氨酸,在禽類飼料中添加蛋氨酸等。
目前雜粕多采用土榨法或預壓浸提等方法進行加工,經過了高壓和加熱處理,這樣導致了雜粕中營養成分含量下降、蛋白質變性及氨基酸特別是賴氨酸利用率下降而且也影響了適口性。所以在生產中應注意改進方法,防止熱加工過度。